找到相关内容117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山来照山·水来照水——证严法师的故事

    佛陀慈悲,一如天主的博爱般值得崇敬。但是,“佛教对社会缺乏具体表现,佛教徒似乎只求独善其身,而少顾及兼善天下。不然,为什么在基督教盖学校、设医院的同时,却很少看到佛教徒有所行动,对社会有所助益呢?” ...,其道义力量远远大过七百亿外汇存底。而根本上,慈济精神则是与中国文化的命脉相关的;大公无私、济贫救弱既为佛家所认同,也是中国人文主义兼善天下的数千年传统。当然,社会制度的不周全,政治的不完美,人世中...

    彭树君

    |证严法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1307041574.html
  • 人·自然·社会

    力量。不仅独善其身,自己成为明白人,而是兼善天下,造就一大批明白人。个人素质的提高是认识的起点,全民族的素质提高,才能更有效地促使人类共同前进。  (六)  当代知识领域各门学科越分越细,甚至细到同一...

    任继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53242579.html
  • 汉传佛教与东方文化

    哲学史推向更高的水平。  ?汉传佛教与中土文化互相吸收、互相借鉴而不是互相排斥、敌对,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深沉、兼收并蓄的传统。同时又有兼善天下的胸怀,把有价值的东西慷慨地传播到更广阔的范围。佛教大乘...

    任继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1847160.html
  • 从信解行证修学佛法

    兼善天下。”《华严经》说︰“譬如贫穷人,昼夜数他宝,自无半钱分,多闻亦如是。”所谓︰“解一丈不如行一尺,解一尺不如行一寸。”应要坐言起行,方能得到真实利益。有解无行,名为狂慧,解如火焰,行如水漾,是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1647645.html
  • 受菩萨戒之功德

    智又名如实智,一切法如实正智,无所障碍是佛之智。  布施能度悭贪,持戒能度毁犯,忍辱能度嗔恨,精进能度懈怠,禅定能度散乱,智慧能度愚痴。六度是自利利他,兼善天下,凡是佛教徒,都应勤行六度法。  四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2147659.html
  • 禅的开拓精神

    进一步提出“与人为善”要“兼善天下”,稷契的“人饥已饥”,“人溺己溺”,伊尹“匹夫匹妇不被其泽,若已纳之沟中”,这种博大胸怀,处处以济人利物为念,不仅与大乘利他精神一致,而且也具体体现于现世生活;医学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2350771.html
  • 『佛教』要如何才能兴盛

    众生无边誓愿度)而兼善天下。此之所以小乘国家贫弱而大乘国家富强之主要因素之一,并不是外道信徒或无神论者所批评,凡是佛教盛行的国家都贫弱不堪。殊不知阿育王时代的印度、佛教盛行的唐朝、以及大化革新后的日本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2351444.html
  • 略言女性做人修行(1)

    母以钧陶之.贤妻以辅翼之。自可意诚心正.明明德.止至善。穷则独善其身.达则兼善天下。即天姿平常者.亦堪循规蹈矩.作一守分良民。断不至越理犯分.为非作奸.以忝所生.而为世害也。《冯平斋宜人事实发隐》 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1552141.html
  • 禅的开拓精神是佛教中国化的关键

    所以佛教的小乘和大乘比较,大乘在中国就吃得开。儒家从尧舜起,就要求“善与人同”,孟子进一步提出“与人为善”要“兼善天下”,稷契的“人饥已饥”,“人溺己溺”,伊尹“匹夫匹妇不被其泽,若已纳之沟中”,这种...

    张康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02155588.html
  • 沅州佛教历史人物传记

    此后,深感茫茫宦海,难以遂其“兼善天下”胸怀,于是转向慈善事业。时值京兆直隶发生水灾,遂在京畿一带督办水灾河工事宜,并借用房舍创办慈幼局,收容灾童千余人。民国七年得以拨用前清皇室香山静宜园旧址,建筑永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20260336.html